本人作为交大17级小透明来回答一下
众所周知,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农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华东五校之一,也是C9之一,于1896年创建,最初名为南洋公学,经历一百二十多年的发展,自称中国Top3(这个当然是开玩笑啦,中国top2有两所,top3就不止3所了)。听够了那些官方宣传,所以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内容,下面才是正文:
第一点,就是大,很大,非常大,主校区在闵行,就有四千多亩,是上海最大的单体校园。学校大了以后就会有很多门,交大闵行校区最出名的有三个门,思源门,凯旋门,庙门。各有各的故事,思源门因为远观很像拖鞋,所以大家也戏称它为拖鞋门。凯旋门高18.96米,刚好跟1896年建校相对应。庙门是仿徐汇校区的大门,因为刚好对着华师大,所以是交大男生前往华师的必经之路。刚来交大时,前两个月完全离不开导航的,无论是吃饭,上课,还是回宿舍,没有导航简直无法生存。下面图为东大门,也就是庙门
下面为闵行校区图书馆
第二点就是男女比,交大的男女比真的有外界传闻的那么恐怖吗?答案是有的,不过要视专业而定,以电院机动等工科来说,只会比传闻中的七比三更恐怖。而对于外院人文设计等学院,女生就会比男生多了。还记得我机动学弟班里二十多个人只有两个女生,不过我们班就好多了,刚好一比一。虽然男生众多,但是我们有华师大啊,出门二十米,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宣称男女比三比七,刚好互补,所以两校交流频繁,你懂的( ̄? ̄)。另外附上男女比扇形图,希望能帮到大家,谢谢。
不可以的哦。
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校园和大学生总体上保持安全稳定。
3月2日,上海大学接到相关部门通知,上大的宝山校区、静安校区、嘉定校区有核酸检测异常人员活动轨迹,学校第一时间响应,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随后对校园进行封控管理,上海的高校和大学生由此进入抗疫新阶段。
3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接到通报,学校有个别师生被确定为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校园气氛瞬时紧张起来。交大迅速响应,启动新冠疫情相关工作体系,在北京开会的林忠钦校长第一时间返回学校,和杨振斌书记一起共同指挥抗疫工作。
3月9日起,交大转为在线教学,闵行校区开启了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校团委在10分钟内就招募了500人的志愿者队伍,由于学生寝室闭环管理,封闭在校园内院士、教授还当起了“快递小哥”。
同样在3月9日,上海多所高校开启了全员核酸检测,因疫情排查需要,同济大学第一时间组织四平路全体在校师生接受核酸筛查,教职员工也不能出校园。3月10日,华东理工大学发布公告,徐汇校园进行闭环管理,徐汇校园部分楼宇封闭管控。
3月10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决定3月11日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涉及到接近5万人。3月11日下午4时,上海发布消息,从3月12日起中小学停课,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托幼机构停止入园。
随后,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内的一流高校相继宣布,对校园进行封闭管理,由此,从3月13日开始,上海60多所高校开启了闭环管理模式,这也牵动着全国家长的心。
作为教育资源仅次于北京的超大城市,上海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和全国各地,比例约为四分之三。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在校的本专科学生为54.07万人,上海研究生在学人数为17.81万人,合计人数接近72万人。
在这些大学生和研究生中,上海本地学生的学生比例其实并不算太高。以本科生招生为例,2021年复旦、上海交大的全国生源在80%左右,同济大学更是高达约90%,就连上海大学也接近70%。
近年来上海的高考人数在5万左右,总体录取率在90%以上,超过70%留在上海,也就是说每年4万人不到,4年合计上海生源应该在16万以内。
上海目前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49所,由于考研没有生源地限制,实际上海生源比例估计在10%左右,不到2万人,合计约18万人。这意味着,72万大学生(包括研究生)中,有54万来自全国各地,占比接近75%。(具体数据请以官方公布为准哦)
看来,上海高校封闭管理不仅仅是上海家长和市民关心的事,全国的家长也时刻关注着,因为,自家的孩子就在上海的校园里呢。
本文来自作者[北柠陌寒]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aplesadv.cn/ds/3427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北柠陌寒”
本文概览:本人作为交大17级小透明来回答一下众所周知,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农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华东五校之一,也是C...
文章不错《能够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