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斗指子为冬至,即太阳黄经达270°,于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扩展资料: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参考资料:
冬至是什么季节?
冬至节气知识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租节日。冬至是四时入节之一,被视为冬本的大节目,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衣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白昼将会逐目增长。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
所谓“数九”,即是以冬至逢壬目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人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廉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垃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廉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冬至大如年”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目,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是太阳回运的始点,自冬至起大阳高度回升、白昼逐目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目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 :“冬至目,画素梅一枝,为瓣入十有一。目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酿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衣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冬至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吃烧腊与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莱添岁。冬至目,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壮浆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未散紫哀。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至谚语
冬至西北风,未年干一春。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在北半球,冬至通常发生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这一天,北半球地区的太阳直射位置达到最低点,日照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从冬至开始,北半球的阳光逐渐向北移动,日照时间逐渐变长,气温逐渐回升。
在南半球,冬至的时间正好相反,通常发生在每年的6月20日至22日之间。在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位置达到南半球的最低点,日照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这一天,中国许多地区有吃饺子、汤圆等食物的习俗,以庆祝冬至的到来和温暖的阳光逐渐回归。
本文来自作者[翠彤]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aplesadv.cn/ds/4775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翠彤”
本文概览: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斗指子为冬至,即太阳黄经达270°,于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文章不错《冬至日的由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