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珠的问题!!!

念珠简介

念珠的作用

念珠又称作佛珠, 数珠等, 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 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 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 能生诸种功德, 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 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于后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念珠的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也是我们目录中所分的手珠, 持珠及挂珠。

手珠 -- 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 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 -- 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 -- 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 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我们为了方便介绍, 所有一 百零八颗的念珠也称为挂珠, 但一些较细的不一定可以戴在颈上, 敬请留意。

念珠的颗数

念珠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现举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参考:

1.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1080, 108, 54, 27 颗

2. 木[木患]子经 108 颗

3. 陀罗尼集经 108, 54, 42, 21 颗

4. 数珠功德经 108, 54, 27, 14 颗

5. 文殊仪轨经 1080, 108, 54, 36, 27, 18 颗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现将常见的颗数意义简述如下:

1080 颗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 六界: 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 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 颗 --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 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 --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份。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颗 (亦有二颗), 母珠又称

达磨珠。数取 (亦叫隔珠, 间珠) 用以分隔一定颗数的佛珠。记子又称弟子珠, 是串在母珠之另一端, 多以十颗为一小串, 表示十波罗蜜, 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次时即拨动一记子以为纪数。如在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 称为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是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

念珠的质料

念珠的质料是品种繁多, 由矿石, 果质,, 陶瓷等等都有, 个人可以自己喜爱选择, 而一些经书亦有记戴念珠制造的用料, 现开列其中一部份供参考:

陀罗尼集经 -- 金、银、赤铜、水晶、木[木患]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料合成等。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 香木、[金俞]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

般若经 --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

现将各质料念珠分类简述:

金、银 -- 金、银所造的念珠较为少见。

琉璃 -- 琉璃是珠或玉石的一种, 与今日的玻璃是不同, 多用作制造各类器皿, 有不同的颜色, 琉璃最大的特色是任何物品接近它也会被它的颜色同化。

砗磲 -- 砗磲是海中的大蛤的壳打磨成珠。

玛瑙 -- 玛瑙是结晶石英, 次玉石类, 有很多不同的颜色, 包括常见的黑色, 红色, 原 色, 灰色, 天眼石等等, 因它也是佛教七宝之一, 故是念珠最常用到的石类。

琥珀 -- 琥珀本是一种树脂, 因藏于地下千万年而成, 火烧有香味, 中国古代亦有用琥珀作药, 琥珀因出产地及环境不同而有很多种类, 有透明金**的金珀, 不透明**的蜜蜡, 朱红色的血珀, 黑色不透明的瑿珀, 还有内含杂物的花珀等等。琥珀历来被视为珍宝之物, 佛弟子亦多用作供佛及做成念珠。

珊瑚 -- 珊瑚是产于海中由动物所分泌的石灰质, 主要是红色, 因是经历千万年而成,故被评为宝石类。一般人认为珊瑚是有驱邪及逢凶化吉的功用。

菩提子 -- 菩提子是一种叫川壳的草木植物所结的果实, 而非菩提树所结的果, 菩提树所结的果实是叫金刚子。菩提子亦有很多不同的果实, 按表面花纹分为有: 星月菩提, 草菩提, 凤眼菩提, 龙眼菩提, 另不同地方出产亦有分为: 天竺菩提, 天台菩提等等。

金刚子 -- 金刚子是由菩提树所结的果实。

玉石 -- 中国人爱好玉石, 所以亦有用玉石来造成念珠。

宝石 -- 宝石种类极多, 常见用作念珠的有: 虎眼石, 青金石, 金沙石, 绿松石等等。

果实 -- 能用作念珠的果实常见的有: 木[木患]子、摩尼子、陀罗尼子、太阳子等

等, 较罕有的是: 缅茄、五眼六通等等。至于果实的核亦有用作念珠, 但一般都会刻成花纹或罗汉, 常用的有桃核及橄榄核等。

陶瓷 -- 陶瓷念珠多是绘上佛像、菩萨、罗汉等, 因陶瓷易碎, 一般陶瓷念珠多用作鉴赏之用。

水晶 -- 水晶是硬度很高的矿物, 有不同的颜色及种类, 亦是极受欢迎造成念珠的质料, 一般水晶有透明白水晶、紫晶、粉晶、发晶、茶晶等等。

竹、木 -- 竹及木亦有用作念珠, 而木的念珠亦有很多种类和普遍, 包括: 紫檀木、沉香木、黑檀木、伽楠木等等。

其它 -- 包括玻璃、塑料、合金等等。

念珠的持用

一般持念珠念佛是由母珠旁的念珠开始, 每念佛号、经文或咒语一遍即用心捻掐一颗念珠, 间珠不算, 如有记子每捻珠念佛满一串珠时即拨动一记子, 而捻珠至母珠时多不越过, 而逆向而回, 因为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所戴, 各念珠表示观音, 母珠表示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 故捻珠至母珠时要逆向而还, 否则即犯越法罪。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 其它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 如对持珠及念珠有个别问题, 可请示经常出入的道场出家人或前辈同修。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们念佛诵经主要是内心, 不要被物所系, 被物所碍。更不要被困

在手上的念珠是什么质料, 要多少颗数, 要如何掐捻, 要拿在左手还是右手, 放高拿还是垂下。我们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 也不必要强求庸人自扰的持珠方法, 如「金刚经」所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念珠也是相之一, 所以我们使用时不要过份计较它。

菩提种类

l、菩提,是梵语bodhi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磐的智慧。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论显密都是如此。显宗用星月菩提多一些,密宗有凤眼菩提多一些。

2、太阳子,为热带产的一种红褐色坚硬果实,每粒上都有一小白点,看起来好像旭日中天,本身的红褐色如同太阳之火,故名为太阳子。佛教称太阳神为曰神。佛教密宗的主尊为大曰如来,他随缘化现于世,破诸黑暗,开显菩提心,光照众生。太阳子,驱邪消灾,带给人吉祥、安康。用以做佛珠或单粒佩拎, 既有助修行, 又美观大方,增加气质。

3、月亮子,为热带产的一种深灰色坚硬果实,每一粒上都有一浅褐色圆点,如月挂天空,本身的灰白色像清凉明润的月光,故名月亮子。月亮代表阴柔,吉祥和平安。

4、金蟾子,是星月菩提一类,但比星月菩提坚硬。因每一粒状如金蟾,故名金蟾子, 可聚宅增慧,带来安宁、吉祥。可用以制作佛珠,单粒或几粒挂件,给人带来幸运。

5、缅茄,是一种稀有的热带果实,形同茄子。于后坚硬如木,果身呈深褐色,蒂呈**,扁圆而长,大小不一。缅茄本身的特有形状,就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据讲,缅茄可驱魔避邪,镇宅护身,给主人带来幸运的力量和长命富贵,历来为收藏家所珍爱。可以用一粒,或三粒,或多粒串起来,挂在身上,可作为饰物、佛珠,由于它本身特有的能量,可改变人的磁场,带来吉祥、安康。

6、五眼六通,是一种不寻常的果实,蒂落后,顶部有五个小孔,看似五个小眼睛,首尾贯穿打洞,制成佛珠,便称为“五眼六通”。“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种能力:“六通”是指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智证通。前五通各种修练都可达到,惟漏尽通为佛家的境界。是菩萨依定慧力所示现的六种无碍自在妙用。此种佛珠,涵意丰富。

7、仙桃,中国古代传说桃木可以驱鬼,桃梗以可禳恶,桃符可以避邪,而桃核,质地坚硬,又同时具有上述功能,雕刻后制成的佛珠其能量不凡。蟠桃相传是王母娘娘所种植的仙桃,可延年益寿。故蟠桃又称仙桃。蟠桃果核形状扁圆,表面上有许多凹凸不规则纹理,不需任何雕琢,饶有别致。蟠桃核呈古铜色,古色古香的韵昧很足,制成的佛珠别具一格。

8、“满贯”,用椰子蒂制成的佛珠,极其罕见。椰蒂独具特色,冬天不冷手,夏天不畏汗渍。这种椰蒂手串,有人给他起名为“满贯”,大有意思。

9、天意子,天意子是一种奇特而坚硬的果实。扁圆的形状,隆起办办的曲脊,看似蟠桃,又像细小的蕃瓜。佛经里有天意树,此树随天意而转,悉遂所求。天意子便有其特殊的含义,用此珠修练,顺遂天意;随意佩带,可增福慧。

10、金刚子,金刚子据佛教书藉介绍谓金刚树所结之子,也有说是菩提树所结之子,甚为名贵。金刚,则为坚硬无比,无坚不摧之意,有可摧毁一切邪恶之力。密宗修练练金刚部吋须用金刚子念珠。金刚子佩带身上,驱邪避祸之力较强,可增吉祥。

11、阿修罗子,阿修罗是古印度诸神之一,汉语译为“无端”,因其相貌丑陋之故。阿修罗,又是“六道”(即天、人、阿修罗、 畜牲、饿鬼、地狱)之一。阿修罗子因形状其特而命名,具状为扁圆、起棱、状似心形,而首尾稍尖的果实。阿修罗子,本身具有特有的能量,助于修行。

l2、陀罗尼子, 是一种较少的坚硬果实。陀罗尼的意思为总持,谓能总摄无量佛法而不忘失的记忆能力,总持诸佛菩萨之功德,使一切善法生长,一切恶法不生之意。陀罗尼子的佛珠,持之念佛,有集善法,抑恶生的意思。

13、摩尼子,摩尼意为宝珠,据说有消除灾难的功能。摩尼子是一种坚硬褐色的果实,表面有许多纹,较为难得。它的驱邪避灾的功能较强,佩带之可助平安富贵。

14、金丝菩提子,是一种较稀有的植物,质地坚硬,呈白色,里边有一条条红色和线纹,故命名为金丝菩提,独具特色和韵味。大金丝菩提,又称血菩提做念珠会更能显出它的特别之处,因为它的最大特点是越搓丝越红,而丝越红它的价值也就越高。

l5、天竺,是印度的古称。浙江杭州灵隐山之南有山名天竺山。该山里生长的菩提名天竺菩提,大小不一,呈椭圆形,外表有不规则斑裂纹,天竺菩提有典雅深遂的韵味和魅力。

16、凤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凤眼,凤眼象征祥瑞,用凤眼菩提制成的佛珠是密宗修练者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

17、龙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三角状眼。龙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如“龙象”比喻菩萨的威仪,“龙应”,谓观音菩萨三应之一。龙梵语音译为“那伽”,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也是守护佛法的护法。龙眼菩提,尤其是印度龙眼菩提,是难得之物,即是修练者必备物品。又是驱邪增慧之品。

18、麒麟眼菩提,形状特殊,每一粒上有一方形眼,整个菩提子呈扁圆形如鼓鼓的柿饼,加上中间的方眼,如同一个个铜钱。麒麟为神兽龙头,鹿身,身有麟甲,头上有用,象征祥瑞。麒麟眼菩提比龙眼菩提还难得,是增福慧,助开悟,护修行之上品菩提子。

l9、通天眼,为稀有果实种子,呈深灰色,粒上有不规则的小点状突起物,奇特的是,每一粒上都有一圆形小孔,通天眼便由此而来。据讲此珠可吸收人体病气,常持此珠对增强体质,消除疲劳有帮助。驱除病邪,长保平安,通天眼可助于你。

2O、莲花座,为稀有植物果实蒂,呈枣红色,质坚硬,每一粒状似一个小小莲花座,名称便由此而产生。据讲,此物佩于身上,可保平安,增吉祥又助于修行。

21、莲花,为稀有植物种子。呈圆锥形,有深褐色、白色两种。质地坚硬,摸起来稍有刺手,其状似莲花,故得而名,莲花出污泥而染,足成就果位的象征。同时在密宗修练莲花部时,须用莲花串珠,对成就菩萨位较有帮助。莲花佛珠随身,可使人心安气定,常保清净。

22、蜜瓜菩提子,为菩提根的一种,未经加工,外表状似蜜瓜,故而得名。看起来如同一个小小蜜瓜,饶有趣味。因本身即为菩提根,对修练菩提心很有帮助,也可作为收藏品。

23、白菩提根,为菩提根经过打磨加工而成,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略呈淡黄,明润悦目。佩带此珠,既助修行,也可消灾,还有观赏价值。

24、天台豆,为浙江天台山独有特产,树木所结种子。状如大偏豆,呈黑色,质地坚韧。据说有驱邪之功能。去天台山者都不会忘记购买用天台豆所制成的佛珠。

25、天台菩提,为天台山木本菩提,呈白色或淡黄争。天台山国清寺为天台宗的祖庭。当年开元三大十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将密宗普门****带来中国,著名天文学家一行法师曾受不空大师传法灌顶。一行法师将密法带到天台,开创天台密宗,实为唐密一脉。故天台菩提子有其独特特色和深遂内涵。

26、木鱼果,为稀有树木种子,呈棕色有斑点,状似木龟,故而得名。因木鱼本身有警醒迷悟,促人精进之功能,木鱼果佛珠不仅因其奇特的外貌,而且更因其深刻的内涵而受到佛教人士的珍爱。

27、桃木佛珠,桃木,中国古代一直传说可以避邪。用桃木制成的佛珠简单明快,虽然算不上名贵,但其作用不凡。此类珠历来受人欢迎。

28、雕刻佛珠,每粒雕刻的佛珠都浸透着工艺师的心血,用橄榄核雕刻的十八罗汉,神态名异,栩栩如生,吋谓艺术珍品。用山桃核雕刻的手串,每一粒都刻有六七位的菩萨或罗汉,神态逼真,不用心力,不会如此精湛。这类佛珠,既是艺术珍品,又是助于修行的良好法器,带在身上,还可保平安,增福慧。

29、元宝菩提子,为星月菩提的一种,未经加工,每一粒看起来都如同一个小小的元宝,分大粒和小粒不同两种,串起来作为手串,既典雅又别致,可助修行,保平安,增福慧。

30、金龟子,为一种木质植物的种子,小小颗粒,每一粒都象一小小的乌龟,满有意思,用它们制成的佛珠,既助修行,又有富贵吉祥的意喻。

31、金樱子,为一种树木的种子,长圆形状,呈黑色,每一粒上都些有麻坑,质地坚硬。制成佛珠,别具一格。

32、铁莲子、铜莲子,为树木种子,呈长圆形,质地硬,有黄、黑两色,**称为铜莲子,黑色称为铁莲子。制成佛珠,让人喜欢。

33、金佛珠,佛曰:地生灵秀,原于一草、二木、三菩提。金佛草是古印度人有来治病和祭祀驱魔的法物。被视为佛缘始祖的神草。金佛珠是采用金佛草果籽,经佛门高僧指点并配有六道神木珠精制而成,并命名为“金佛珠”,是人们居家旅行佩带的最佳吉祥保障。

34、金佛草,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叶旋复花Inula linariaefolia Tutcz或旋复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地上分子。据有关古今药典记载,性、味、功能:咸、微苦,、温。化痰,止痰清热解毒,燥湿、驱虫、祛邪、正气及无名肿瘤有一定疗效。生长于亚洲印度恒河畔。

35、仙桃木,桃木是我国一种稀有植物,长年生长在灵气的峨眉山上,传说是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在潘桃园吃下的仙桃核落到了峨眉山上,后来当地信众把它制成饰品配带在自己身上,能避邪消灾、逢凶化吉,堪称稀世之宝物。

36、自然深海珍宝---砗磲,“佛”源自然与深中的[砗磲]蕴藏于深海域中、是稀有有机宝石,也是佛教圣物、为藏密高僧修持、能消灾解厄除恶聚灵、降临福址、庇佑子孙。有镇心、安神之功效、为佛学上之密宝。

37、印度佛珠---避邪木,传说在很久以前,古印度发生了一场瘟疫,妖鬼横行,全印度人民惶惶不可终日。后来观音菩萨大发慈悲,用手在净瓶水撒向一片森林,并教印度人用森林里的树木治好了瘟疫,赶走了所有的妖鬼,后人就把这种树叫做避邪木。避邪木在我国本草纲目下卷1961页亦有记载,能治多种疾病。避邪木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名贵木材,勘称木中之王。我们从印度引进避邪木,经大德高僧监制加工成佛珠,并已开光,供广大信众居士佩带念佛消灾,护身祛邪,有益众心身健康。

38、降龙木----招财珠,招财珠采用神农架原始森林中最珍稀的降龙木精制而成,每颗珠上面都有一个天然的龙眼和一叠厚厚的铜钱、珠链上还刻有“时来运转,日进千乡宝、时招万里财”的字样。珠子里面装有财神菩萨神像,珠子外面镶有放大镜,用眼睛可以看见财神菩萨栩栩如生。我厂已请大德高僧开光,通神礼佛,具有招财、镇宅、化煞去邪之特点,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之功效,佩戴招财珠更能使您心旷神怡,点石成金,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好运。君有一串招财珠,如获一棵摇钱树。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 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现代人们作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为一种时尚,虽不是信佛,也可将玉佛珠作为普通玉器藏玩,这样不妨考虑选择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质地细腻,油润爽滑。翡翠料的佛珠虽然光泽漂亮,质地硬,可反复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韵,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优势。佛珠的经常反复把玩,使你手、脑、心并用,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其乐自得。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4] 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 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5] 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最大的区别是,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用银丝珐琅裹着、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切不可乱挂一气,有悖礼仪。 为了更好地使人了知佛珠的种类,下面介绍一下佛珠各部位的名称。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6]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兹列表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数目在经典中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下: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既以心意识三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云集起名心、筹量名意、别知名识。意三既尔,故使所依五根亦尔。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7] (二)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进心,4、慧心,5、定心,6、护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愿心。[8] 十住: 1、初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9] 十行: 1、欢喜行,2、饶益行,3、无瞋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10]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11] 十地: 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12]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1、暖位,2、顶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13]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14]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15]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5、身证,6、家家,7、一间(一种),8、预流向,9、预流果,10、一来向,11、一来果,12、不还向,13、不还果,14、中般涅盘,15、生般涅盘,16、有行般涅盘,17、无行般涅盘,18、上流色究竟。[16] 九无学: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进相,6、不坏相,7、不退相,8、慧解脱相,9、俱解脱相。[17]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18]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闇;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19] 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无论是矿物还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制成佛珠。但在佛典当中有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却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实在无法与现今众多繁杂的品类相比了。

本文来自作者[忆雪]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aplesadv.cn/ds/48905.html

(2)
忆雪的头像忆雪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忆雪的头像
    忆雪 2025年10月10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忆雪”

  • 忆雪
    忆雪 2025年10月10日

    本文概览:念珠简介 念珠的作用 念珠又称作佛珠, 数珠等, 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 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 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 能生诸种功德, 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

  • 忆雪
    用户101003 2025年10月10日

    文章不错《关于佛珠的问题!!!》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