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为各位整理了幼儿园行为个案观察记录三篇,供各位参考。
篇一
金xx调进我所带的中一班,我的心悬了起来。听别人介绍,海斌好动,个性强,是个比较难带的孩子。
从海斌迈进中一班这个集体,我开始了对他全方位的观察,因为我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幼儿的细致观察,是闯入幼儿心扉的第一步。
海斌喜欢画画,在绘画课上安静、专心,不会拿筷子的小手,握起水笔姿势正确,用笔流畅,画画的布局、涂色,超出了中班年龄幼儿的水平。我表扬他,并把他的画贴在老师范画的位置上。海斌通过绘画技能的展示,得到了同伴的掌声。在其他活动中,也就能和大家步调一致了。
一天,我发现海斌在拿着一盒水彩笔发呆,我拿过水彩笔劝他去喝点水。喝水后,海斌又重拿起那盒笔,打开后一只一只的看,我没去打搅他。事后,我问他:“那是你的笔吗?”“不是”。“是不是喜欢那盒笔?”海斌点点头,并沮丧的说:“我的笔没水了,画的画不好看,”看海斌那麽喜欢漂亮的水笔,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为海斌添置了多色的水笔。
又一日,小朋友在看动画片,海斌双手堵耳,嘴中尖叫,当我向他摆手时,他大声说:“我不爱看电视——”我让他换个看不见电视的位置,玩些好收的玩具。隔了几天,当小朋友又看电视时,我提前安排海斌玩玩具,可海斌不领我的好意,搬了椅子往前挤,不但安静的看电视,还随电视节目发出咯咯的笑声。我明白了:海斌看电视是有选择的,前几天看的是现代版的有打斗的动画片,而今天看的是有趣的“猫和老鼠”,不同的内容,海斌有不同的反映。
通过对海斌的观察和看到海斌一天一天的进步,我想到:教师要通过观察,找到孩子的优势,并把它作为切入点,走近孩子,建立感情,增强孩子的自信,才能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集体观念和规则意识。
同时,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教育内容,满足孩子的不同兴趣,这也是因人施教的重要方面。通过观察,我们还能适时的提示家长,配合教育工作,达到家园共育。
因此,观察幼儿是教师必备的能力。
篇二
背景说明
“班级小明星评选活动”,是我园大班开展的一项活动。活动开展两年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此项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有帮助,的类型涉及到幼儿的方方面面,比如:“尊老爱幼星”、“艺术星”、“文明礼貌星”、“环保星”、“热爱劳动星”等。刚开始我班幼儿的评选采用老师提名,幼儿举手表决的形式。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此项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想幼儿吃喝拉撒在一起,互相很了解,让幼儿自己评一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训练了幼儿的语言,何乐而不为。
片段一:评选“文明礼貌小明星”到找优点。
师:小朋友们,又到了小明星幼儿评选时间,本月我们要评选的是“文明礼貌小明星”,会是谁呢?
幼儿:刘倩
幼儿:田雨
幼儿:李佳佳
师:能说说你评选他(她)的理由吗?
幼儿:刘倩小朋友对妈妈有礼貌,每次妈妈送她上幼儿园,离园时,她都给妈妈说再见。
幼儿:田雨小朋友对老师有礼貌,在公园碰见老师,问老师好,还行了礼。
幼儿:李佳佳小朋友有礼貌,余毛小朋友生病了,他给余毛擦鼻涕。
(幼儿纷纷评选文明礼貌小明星,被提名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幼儿:小朋友会说话,被提名的小朋友很有礼貌。
师:是呀,人与人交往要有礼貌。
师:我们的小朋友这么小就懂得讲礼貌,真不错。小朋友还善于观察,还能分清好与不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片段二:夸优点:
师:小朋友身上的优点可多了,其他方面的优点也找一找,行吗?
幼儿:行。
生:我给××小朋友找了一个优点:他爱背儿歌。
师:那请你告诉他吧!×××同学,你有一个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爱背儿歌。
师(对被夸的小朋友):别人为你找出了优点,你该怎么办呢?
被夸的小朋友:谢谢你的夸奖,你的优点是爱帮助老师!
教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语言总体训练目标是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的教育要求是: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展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在训练策略上,我克服了幼儿语言训练“独白化”的倾向,充分创设情景,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由于是临时改变,准备不够充分,在“夸优点”这一小环节中,方法单一。
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确了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就能为幼儿创造语言发展的广阔天地。
篇三
我班的李一凡小朋友入园已经一个多月了,不愿与老师、小朋友交流,也没有面部表情当老师主动与她交流时,她也不应答,用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注视着我。还记得刚入园时不哭也不闹,几乎不让老师操心,老师对她的关注不是很多,因为她不哭也不闹,也不主动交流,老师和她交流也不回答,让老师很为难,只能默默的注视着她,慢慢的等待,相信时间可以改变。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得知,她在家很爱说话,经常围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很活泼。我想刚入园时,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会有入园焦虑,只不过她的入园焦虑是通过不合其他人交流来表现出来的。因此,我进行了一个手指游戏《酸溜溜》。
游戏是这样的:大拇哥来到香油,二贤弟来炒豆豆,三舅娘来撒点盐,四阿妹来加点醋,五小弟来尝一口,嗯,酸溜溜!
这个手指游戏非常有趣,尤其是最后一句“酸溜溜”,孩子们每当说到这时表现出极大的兴奋,我着重注意了李一凡小朋友,她也一样,笑了,露出了我很难见到的笑容,看到她可爱的笑容,我心里高兴极了。
这是通过活动让她体验到:在幼儿园里有有趣的事情,让她慢慢喜欢幼儿园,让她在幼儿园里不要紧张,这里的小朋友都是喜欢她的,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她,会给她带来幸福与温暖。
幼儿园观察记录精华版范本三篇
幼儿园区域观察记录中班通用
幼儿园区域观察记录中班通用1区域名称:
建构区
观察对象:
小琸
记录:
顾丽亚
观察重点:
观察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场景。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我们班的孩子们对积木非常感兴趣。在这次区域活动中,我选择了软积木、雪花等积木供孩子们拼接。这次我让小雨也玩积木,小
平时在这方面本事比较弱,所以我安排他多动手拼搭来锻炼自我的本事。在活动中,他跟往常一样一个人开始拼搭。看着其他幼儿能够跟自我的同伴一齐拼搭,但文博却常常一个人,不会主动和同伴一齐拼搭,就算不会拼搭了,也不会主动和同伴一齐拼搭。
行为分析:
孩子们对建构是很有兴趣的,但在活动中,由于小琸年龄较小,并且胆子也比较小,所以缺少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对于他的要求不能过高,应当慢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在任何活动中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合作,鼓励幼儿合作来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本事。
幼儿园区域观察记录中班通用2区域名称:
生活区
观察对象:
昊昊
记录:
顾丽亚
观察重点:
能安静地参与游戏,有良好的游戏习惯。
儿童活动情景记录:
浩浩和几个好同伴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里玩。有一个同伴不想玩,去了别的地方。浩浩急着把她拖回来。孩子看到浩浩赶来,迅速躲了起来。一个接一个,结果变成了你追我逃跑。他们两个在孩子身上跑来跑去,几个孩子几乎把他们撞倒了。看到这一幕,我忙着阻止他们,让他们注意安全。听了我的话,他们又去玩了。所以我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
行为分析:
也许浩浩觉得逃跑很有趣,也许只是玩得不开心,简而言之,有一段时间浩浩提议玩逃跑游戏,似乎她今天对抓人的游戏很感兴趣。我认为提醒或阻止或批评不是一个好方法,孩子们可能会口服,也许会产生叛逆的情绪。
教师后续支持:
浩浩在各方面都有很强的技能。在表扬阳阳是老师的小帮手的同时,我向她指出了刚才跑步的缺点,并要求你讨论为什么不在室内跑步,室内跑步的后果,浩浩一再点头。
老师注意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孩子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快乐地理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快乐地理解,而且将来也能做得很好。
幼儿园区域观察记录中班通用3区域名称:
表演区
观察对象:
小雨
记录者:
顾丽亚
观察重点:
能否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必须的交往本事。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小雨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行为分析: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小雨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的宝贝个性迥异,因此要想进行针对的教育,就要进行实时观察宝贝的一举一动,那么,幼儿园观察记录该如何撰写呢? 为您精心整理了幼儿园观察记录精华版范本三篇,欢迎大家的关注和参考。
篇一
杨杨是个真实的孩子,想什么,说什么,干什么,上周吃可乐鸡翅,妮娜吃不进去,剩下了两个鸡翅,告诉老师说她不想吃了,话音刚落,杨杨回头就说:“给得得(哥哥),得得能吃进去!”明显的,三个鸡翅不够杨杨吃,孩子还想要。
今天下午郑渊蒲不穿裤子,光着小*坐在小凳子上晒太阳,我催促了他也不动,我知道衣服太紧,他是因为不怎么好穿所以不愿意穿,杨杨看见我在忙着给女小朋友梳辫子,就去给郑渊蒲帮忙,郑渊蒲摁着他的裤子不给杨杨,杨杨一边拽裤子,一边说:“我是给你帮忙呢,又不是打你了,你吼什么!”边说边已经把裤子的一条腿套在了郑渊蒲的脚上!我看着杨杨认真的样子,好可爱,好感动!肉嘟嘟的小嘴,总是湿润润的嘟着。
星期一早上来到教室就跑来问我,“老师,你看我的裤子好看不,我妈妈给我新买的!”有一次,他的一件多余的衣服被一个因为洒水弄湿衣服的小朋友穿回家,他着急的问“老师,我那件“烂秋衣”哪里去了,”我告诉他谁穿去了,他着急的说“那明天给我,我妈妈花钱买的!”第二天早上一进门就问我他的衣服小朋友拿来了没有,小朋友说幼儿园大门口直接给了杨杨妈妈,杨杨补充一句“你真的给了哇,那可是我的,一定要还给我!”
他和马莉维是同桌,午休起来,马莉维不会穿套头的外套,需要人帮忙,刚喊了我一声,我回头就看见杨杨已经跑去帮忙,一边揪袖子,一边说:“我来帮助你,咱们做好朋友”揪完袖子又跑去帮马莉维送拖鞋!
篇二
建筑区搭建主题的产生来源于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以及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不断丰富的经验,还来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原有经验与兴趣需求,来源于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
大班第二学期的五月,我们班建筑区的幼儿园也越来越初具规模。
"搭"引发的问题发现与解决
孩子们经过几天的搭建,发现分别搭建回字型幼儿园每一面的建筑再进行组合连接,虽然容易,却不能完成"锁扣"式连接,四个方向的楼各自独立,很不结实。他们一次次尝试拆一部分搭建好的房子,再与另一个房子衔接。
"太麻烦了吧。"有的孩子开始抱怨。
"的确麻烦。"我应和孩子们的想法。
"我有办法,按我的图纸,我们搭一个方形就行了。"圆圆跳跃的思维一下子提醒了孩子们。于是,孩子们毅然放弃了分别搭建幼儿园的每一座楼再合体的设想,开始整体搭建回字形地基。
整体进行搭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常常在搭建中迷茫,对鸟瞰图的需要更为强烈。由于没有找到幼儿园俯视图纸,孩子们除了自己画图设计以外,就是跑来跑去地从窗户向下指指点点,就这样也免不了出问题。
"啊呀,忘了,这还有一个蒙氏教室呢。""啊,我少搭了一个门。""唉,我们要是像售楼处一样有一个沙盘就好了,看着沙盘搭我们的幼儿园就不会搭错了。"
回顾与解读:大班的孩子们在模拟进行立体构造后,开始模拟实物进行搭建活动。当实物与搭建产生问题时。孩子们主动以沙盘作为与实物之间的攀照(适宜台阶),过程中,孩子们学习通过事物的特征选择材料,进行模拟与想像的结合,有效地支持了他们自己的搭建活动。可见,孩子们已不再是简单地给搭建找参照物,而是适宜地参与了班级的环境创设,是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创设支持自己活动的有效环境。
希望制作一个和售楼处一样有趣的沙盘,一个真正看得到的鸟瞰图。孩子们的想法是他们的学习特点所致,想法来自于生活,更来自于他们的搭建需求。自主创设环境,有效支持搭建
沙盘的制作吸引了更多孩子参与活动,特别是平日里喜欢美工活动的孩子们。在思思的建议下,沙盘使用了跟"企鹅岛"一样的盒子做底座用牙膏盒当砖盖成幼儿园的主楼,"楼高二十米、宽三十米",制作中孩子们感受着数学的有用与有趣做树的模型时,孩子们为了做出栩栩如生的树木,主动认识了幼儿园的树捏幼儿园里的人物时,孩子们又主动了解了幼儿园里各种不同职业的人。
而更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在参与、互动和合作中进一步建构经验。斯特刚刚完成了企鹅岛的制作,企鹅的小冰岛是用两个废旧的长方形纸盒拼接在一起制作的,于是他机智地跟小朋友说:"可以先做个大大的操场,就用我做企鹅岛的盒子。"
雅雅跑到储物筐里数了数说:"可是才四个,好像不够大。"
斯特毫不犹豫地跑到心爱的"企鹅岛"面前,将上面的两个盒子撅了下来,递过去说:"再加两盒就六盒了,这回肯定够了吧。"
几个孩子找来了双面胶,互相配合,将这些盒子的侧面粘在了一起。细心的白白说:"咱们的操场都是绿色的草地,应该用绿色纸的糊上。"白白的想法马上得到了依依等小朋友的支持,于是幼儿园的操场在逐渐完善中。
操场做好后,琳琳取来了她之前做小船的牙膏盒,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用这个盖房子。"得到小朋友们的认可后,建筑区的元元细心地拿来了之前画的一张俯瞰图。孩子们开始照着这张图构建起了幼儿园的主楼,很快便搭起了两层。
细心的雅雅说:"还有三楼的图书室呢!"说着在中间的二楼处搭起了第三层。
依依说:"好像咱们的顶上也有三楼。"
"不对,没有,那是蒙氏教室的上面。"雅雅坚定地说。两个孩子争辩着,跑来找我"理论"。
我想,这是引导幼儿自己去验证想法的时机,于是提议:"咱们可以拿着相机到幼儿园里看一看,你们自己来判断谁说得对,好吗?"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验证自己的想法,再次来到操场上。我们围着楼转了一圈,发现原来只有蒙氏教室的上面才有三楼。
"依依快看,幼儿园的榆叶梅开啦!"正值春天,万物复苏,幼儿园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发现幼儿园美的大好机会。
"牛牛,你看这些小花的花瓣是浅蓝色的。""l、2、3、4、5,一共五棵大松树。"他们开心地说着自己的发现。
看到孩子们在自发地学习,我深深被感动着。回到教室后,我及时和孩子们共同分享了刚才的观察体验,并以绘画的形式进行了记录。
孩子们有了丰富的认知经验。很快,沙盘的操场上出现了雅雅和琳琳用毛根和皱纹纸做的榆叶梅,月月用软纸板做的松树。斯特还用彩泥捏了两只小蝴蝶,他笑着说:"那天我看见小蝴蝶妈妈带着蝴蝶宝宝去闻榆叶梅的花香了。"
这时,玲玲拉着白白冲进了美工区,她兴奋地说:"昨天咱俩都当了小旗手,今天我想捏升旗仪式。""还有咱们的小菜园、游戏大会……""别忘了自行车棚上的猫啊。"
五一劳动节到了,孩子们的沙盘上又出现了老师们的身影……
回顾与解读:孩子们用手工制作、泥工等多种方式表达、表征自己的情感,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游戏,更是孩子们的学习。
建筑区的孩子们在搭建时,每当产生意见分竣,便会主动跑到沙盘前争论不休,跑到窗子前进一步验证,或是举着自己拍摄的照片、绘制的图纸进行比较,达成共识。显然,大班幼儿在模拟进行立体构造后,开始模拟实物进行搭建活动。当实物与搭建产生问题时,孩子们主动以沙盘作为与实物之间的适宜台阶。过程中,幼儿学习通过事物的特征选择材料,进行模拟与想像的结合,有效地支持了他们自己的搭建活动。
我知道处于想像构造时期的幼儿,在构造之前先有构造意图,凭借对实物的表象进行操作,使想像力和表像力统一于作品,从而实现建筑目的。搭建幼儿园,因为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主题,表象才会清晰,创作才会更加顺利。
鼓励幼儿突破思维定势,弥补搭建材料短缺的遗憾
伴随沙盘的制作过程一一实地考察、绘制图纸,再到制作模型、摆放,孩子们对幼儿园的布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接下来的搭建幼儿园活动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
搭建幼儿园,无论是材料的长短搭配,还是拐弯处的锁扣衔接,孩子们都能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解决问题。吵吵嚷嚷中,幼儿园已开始封顶了。
"老师,积木不够了。"
"老师,你去帮我们借点吧。"孩子们不断地给我出着主意。
"没有别的办法吗?"我问。
"没有了。"孩子们都摇头。
我摸摸孩子们的头,继续启发:"老师当然可以帮你们去借,借虽然是一个不错的丰意,但也会影响别人的搭建。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你们可以再想一想,也许还有别的办法呢。"孩子们边点头边催促我陪他们到隔壁两个班去借。
得到两个大班的支持,孩子们的幼儿园很快搭建起来了。孩子们刚刚长长舒一口气,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的时候,两个班的老师再一次来要他们的积木了。望着搭建了一个多星期的作品,孩子们的表情百感交集:"老师,咱们就不给。"
显然,孩子们知道我们是一头的。看看孩子,我使劲点点头:"可咱们是借的呀?"我面露难色慢慢拿出借条,上面清晰地写着所借积木的数量、形状。见孩子们没有开口,我继续和孩子们讨论什么叫做借、什么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以及借据、信誉等问题。
阿杜看看刚刚搭建好的作品,摊开双手:"那就拆呗。""真抠门……"大伟在一旁帮腔。"没关系的,下次我们用咱们班的积木搭出一个不用拆的幼儿园再展示。""对,搭一个不想拆就可以不拆的幼儿园。"……"可是我们积木不够呀?"……
孩子们带着"怎样用咱们班的积木搭出一个不用拆的幼儿园"的想法开展了他们的集体分享活动。积木的短缺诱发孩子们开始考虑材料与建筑大小的关系。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我们再搭。"一开始圆圆就提出了高深的主意。显然,孩子们的思维没有跟上他的节奏,并没有被同伴采纳。
"我们可以用小方块、圆柱体换下搭房顶的薄片呗。""搭小一些不就行了吗?"女孩子提出了她们的想法。"搭多小,这么小?"思思用手指比划着,引起孩子们一阵哄笑。"是不大也不小的,真的行,我算过了。"圆圆再次说出自己的想法。"数数上次用了几块就行了。""这么多,怎么数?""我有办法了,数下面一排就行了,上次用的是四块长积木,"阿杜看看我,我微笑表示认可。"这次用三块不就行了吗?""就少?块呀?"又有人质疑。"是每排少一块,拜托。"孩子们又一阵哄笑。
三块积木长的幼儿园很快搭建起来,又到了搭建房顶的时刻了。几个孩子争抢着搭建大一、大二、大三班的尖房顶:"楼道上面的房顶最难搭了,它总是呆不住,老是往下出溜。""那是因为积木有点滑。""是摩擦力太小。""是楼道太窄了,搭房顶的积木太直了。"……
显然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新的兴趣点又将使他们踏上新的探究之路……
回顾与解读:孩子们在中班搭双向行驶的桥缺少桥墩时,曾利用升旗时间,求助全园的小朋友,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大力帮助。大班搭建钟楼缺少积木时,恰逢园里配备新积木。几次成功的求助体验让孩子们形成了惯性思维。
当出现新问题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发挥想象力,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前提,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评估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如果一味追求寻求"的正确答案",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就越单一,想像力也越有限。作为老师,要善于从孩子们的游戏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他们创造*、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像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彼此质疑、互相碰撞,去发现、领略从未见过的奇丽风光。
三年来,孩子们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被激发,并能富有个性地表达。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即便和原有认知发生矛盾冲突,也不会产生挫败感,而是会在这样的主动探究中,不断获取、调整更丰富的诸多方面的经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幼儿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是探究活动的必然结果和产物。幼儿正是通过与物体、他人、集体的互动,来调整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
作为教师,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观察他们的游戏行为、倾听他们提出的问题时,我们要从问题中分析出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判断这个问题能否引发幼儿主动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会,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即使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也要学会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幼儿探究的空间还给幼儿,把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
篇三
观察目标
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对材料的想象运用。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社会能力发展情况。
观察记录
今天早晨的室外游戏时间,我带领几名幼儿去沙池进行游戏。
六六选择了一个两边有把手的方形筛子和一个圆形的碗,她将筛子和碗里都装了一些沙子,我问她:“你在做什么呀?”她说:“披萨。”王陈铭在旁边说他也要做一个披萨。我说:“那你们两个一起做。”然后六六就将碗里的沙子舀了一勺放到方形筛子上,用铲子压了压碗里的沙子,端着碗走到后面的滑梯上,放了一下就回来了。我问她:“这是在做什么呀?”她笑着说:“这是在做一碗饭。”然后继续舀了两勺沙子放到碗里,用铲子压平,随即将碗放到方形筛子上,我问她:“你的披萨在哪里呀?”她指了指方形筛子说:“在下面。”然后她将碗端了出来,用铲子压平筛子上的沙子,并且敲一敲,又将碗里的沙子舀了点放到筛子上,再弄平。我问她:“披萨要不要烤一烤,放到哪里烤一下?”她指了指后面的滑梯说:“放在那边。”“那你什么时候去烤呢?”我问她。她说:“要做好了才能去。还没做好呢。”她又继续从碗里舀了一勺沙子放到筛子上,说:“做好了。”然后端着方形筛子走到滑梯哪儿去,放在滑梯上,她放在上面烤了20秒,然后拿回来桌子上。我问她:“披萨烤好了吗?”她说:“烤好了。”她拿了点碗里的沙子撒在筛子上,我问她:“这个是什么呀?”她说:“这是盐。”说完,又开始捣鼓披萨。
观察分析
六六在玩沙游戏中想象力丰富,充分运用材料。
六六在玩沙游戏中利用沙子进行制作披萨的游戏,她利用自己哪来的道具,将沙子当做米饭和披萨,想象力丰富,充分运用了沙子和道具,玩得很开心。
六六的社会能力发展较好,生活经验丰富。
六六在游戏中知道制作披萨的流程,知道先将披萨做好,放入烤箱烤一下,然后撒上佐料,一套流程都进行的很流畅,说明六六的社会能力发展的很好。
支持策略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适当地给予指导。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尝尝会以自己的想象力来解读游戏,将游戏材料加入各种想象,这时我认为教师不要很快去打断他们,或者因为他们在做与这个游戏无关的事情时,我们要先观察,看他们的游戏发展情况,并且在适当的时侯给予他们指导,给他们一点点和本游戏相关的提示,不要过分干预。
在游戏中教师适当与幼儿进行交流,提高幼儿的社会能力发展。
我们在幼儿游戏时,适当的和他们进行一些交流,让他们在游戏中运用到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增加游戏的操作性和自身的一个能力的发展。
本文来自作者[零毓琳]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aplesadv.cn/ds/4956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零毓琳”
本文概览:#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
文章不错《幼儿园行为个案观察记录【三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