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授课方式与考核方式介绍

 众所周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英国教育,英国高校除了录取筛选上多样化之外,英国大学上课方式,更与国内上课方式大不相同,和我一起来看看英国留学授课方式与考核方式介绍。

  1、讲座Lectures

 英国大学课堂的讲座,一般由一名或多名教授或讲师为大家讲解专业知识、理论、近期学术发展等。这对大家来说,是最好的搭建专业理论框架的方式。

 教室一般会选择阶梯教室或空间较大的房间,就是像国内大学一样,一大群学生在一听老师在台上讲课,一般时长为2个小时或以上,中途授课老师会让你休息10到15分钟出去上洗手间或是买杯提神的咖啡。

 在Lecture上,学生允许带任何电子设备像电脑,iPad等,很多外国学生都喜欢带电脑上课然后直接在电脑里的课件上做笔记,也有很多外国学生喜欢用这样的大本子做手抄笔记。

 大部分在课上向老师提出疑问和表达意见的几乎都是外国学生,有些中国学生总是"KEEP SILENT", 一方面可能出于刚开始的语言沟通障碍,另一面也是受到国内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课Seminars

 讨论课,一般在Lecture后进行,一周或隔周1次,课时一般为30分钟~1小时不等,人数在10-20人左右。引导讨论的人有时是教授,有时是同一专业的在读博士生。

 通常各个科目的老师会提前在该科目的网上教学平台上传Lecture的课件和Seminar要讨论的资料,学生们用自己的账号登陆学校网页,在课前打印好课件,研究准备Seminar要讨论的东西。

 这种课在形式上也比较轻松随意,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三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具体情况进行讨论。讨论过后,老师会听每一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者小组选派一名至多名成员进行自我陈述(Presentation),老师会就讨论过程的表现和结果给出评分。

  3、实践课Workshops

 理论研究的专业很少设置这种课程,可同学们如果读一些侧重于实践操作的专业,则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计算机房或新闻直播间中度过。

 这类课程可能会是学习一个辅助软件、设计一个模型、进行一次实验等等。

 这种课人数相对较少,课时不定,老师也不一定参加。大家会根据课上的知识和操作教材的指导,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任务,最后也可能被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或项目汇报。

  4、一对一辅导Tutorials

 在英国高校,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到一位老师或学院研究员做大家的个人导师。导师会不定时地与大家交流,得到各位同学学习进程的反馈。

 导师也会从学期一开始就询问、辅导、跟进大家的毕业论文的情况,包括前期的立题目、每一阶段的研究方法、如何操作、最终的成文等等。

 每一专业的老师也会相应开放自己的辅导时间表,同学们可以预约辅导时间。在15-30分钟不等的个人辅导时间,同学可以就课程上的任何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

 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英国大学老师不会每日都在学校,因此在仅有的办公时间(Office Hour)里,老师接待的同学数量有限。一旦本周的辅导时间贴出来,大家就要立刻去填上自己的名字。

  5、实地调查Field Trips

 英国大学里像建筑、考古、城市规划等专业,同学们经常会去实地考察旅行。大家将会前往不同的国家或城市,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学习知识。

 理工、医药、新闻等专业也会前往行业公司或工厂进行参观访问,让大家对真实企业环境和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6、陈述展示Presentation

 这种课就是一个人或多个人走上讲台,利用自己制作的信息板或PPT就某一课题来做陈述,一般时长在10-20分钟不等,结束后老师和在座同学都可以提问。

 这项技能在同学们今后的工作中也尤为重要,因此,各位同学在读书期间培养自己清晰的思路、落落大方的举止方式、明朗的表达十分重要。虽然这种考查方式最令同学们感到紧张,然而每一次这样的锻炼都会增强大家的自信心。

  7、论文Essay

 无论字数多少,每一篇论文的最后都应该包含参考来源,并且以规范的形式书写,以帮助今后研究大家论文的学者进一步查证。

 另外,英国大学对论文的最后期限(Deadline)要求也十分严格。一般要求同学们准时提交打印出来的论文和电子版本。如果大家实在难以在期限内完成,则需要向专业课老师申请并争取获得批准。

8、测试Exam

 这类考查方式在本科时期较多,硕士和博士期间一般不会采用。

 英国大学的考试分开卷和闭卷两种,一般50分及格,没有通过的同学可以在特定时间进行补考(Resit),但要注意,有些学校只允许补考的考生在次年与下届考生一起参加考试。而且,补考好贵……

 一旦大家被发现有作弊的嫌疑,按照英国大学规定,一般初次作弊的考生会有一次重新补考的机会,但最后的得分即使很高也只能为及格分。如果情节严重,考生就会面临所有科目零分处理并被开除学籍的后果。

  9、报告Report

 报告与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对结构的要求较高,一般大标题下会套嵌多重小标题。另外,不同专业对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格式也有所不同。

  10、作品集Portfolio

 偏重操作性的专业会侧重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家在学期间的多个作业和项目最终汇总便成为了作品集。其中,美术设计专业的作品集可能是一叠手稿,建筑专业的可能是一卷画纸,而**专业的则可能是一张光盘。

 中国学生在英国大学课堂常见的难点

 1.国内国外的教学方式差别很大。大家已经习惯了老师讲我听的模式了,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会很不习惯开口直接发表自己观点。

 2. 不好意思开口,还有不够自信,以及同学们/老师说的英语口音好重听不懂而导致没法加入讨论等等,都会在Seminars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3. 对于课前阅读的内容理解并不太好,而导致无法跟上其他的同学讨论。

 英国大学的教育非常注重独立性,并且更加愿意让学生整体参与到教学过程里面。班级讨论(Discussionin Seminars)和小组讨论(Discussion in Study Groups)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过程。主要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处理在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困难。所以,同学们不要害怕出错或者出丑哦,只有习惯开口,才能更快的真正学到技能。

美国留学 “上课”绝对不是闲庭信步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剑桥大学的讲座一般会说些什么内容?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呢?

?对未来的现实期望

剑桥大学的副校长,教授斯蒂芬·图普强调,尽管该大学将是开放的,它要面对的现实的情况是很重要的。

他写道:“我想向学生保证,剑桥将在下一学年开始时对教育和研究开放。然而,我们都必须现实地看待大流行病带来的全球挑战。

“无论教学如何进行,我们都将竭尽全力确保大学继续为学生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并在他们在剑桥期间提供最佳体验。”?

?对潜在学生诚实

剑桥大学的决定是在英国学生办公室首席执行官 Nicola Dandridge 宣布大学应该向学生坦诚对待他们的教学方式之后做出的。

丹德里奇说,如果大学在新生录取后不得不改变所提供的内容,也应该允许学生“改变主意”。?

在英国,尽管 75% 的学生希望学费更低,但即使学生完全在线授课,大学也可以继续向学生收取每年 9,250 英镑的全额费用。

剑桥大学的讲座。

在“金融商科——带你了解商业模式和商业策略”讲座中,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讲席教授Grimes对商业模式画布进行了介绍,同时以“抖音”为例和大家讨论如何使用商业模式画布规划自己的商业模式。

来自剑桥大学心理系教授及艺术家Clayton和Wilkins带来的“人文社科——脑力?Brian Power”主题讲座。Clayton教授和Wilkins教授以魔术表演为例,生动形象地探讨记忆与注意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帮助大家利用应用心理学知识来提高学习和沟通的技巧。

“临床医学——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靶点”讲座中,剑桥大学医学系副教授Krieg探讨心脏病的成因及优化目前的治疗方式,为师生们打开了一扇接触新领域的窗户。

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Prorok副教授则在“智能机器——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讲座中和与会师生共同探讨移动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英国内殿管理委员及大律师MacKenzie博士以国际环境法为切入点,概述了环境法及碳中和在国际法律议程中的进展,提高了学生对国际环境义务的认识和理解。

又有一个老友加了我微信,上来第一句话就问我:?读书读得如何了呀?;或者经常有朋友会问?最近功课忙吗?

 说实话,别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因为被问这个问题总感觉对方的预设是我现在天天在?上课,写作业,考试拿成绩等毕业?。不过同时我当然可以理解圈外人不了解我们这群学术圈爬虫到底在做些什么。受西北大学[微博](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哈格泰(Ezster Hargattai)教授在Inside Higher Ed上那篇《我在?暑假?干了些什么?》的启发,我也决定写一篇东西介绍一下在北美?读博?到底意味着什么。由于个人经验的限制,我的文章侧重描述社会科学博士生的经历,也许有些内容并不适用理工科博士生。

 我写的这篇东西,如果你本人在读博,可以转给不理解你工作的亲戚朋友(尤其是父母、伴侣)看;如果你想来读博,也许对你最终的决定也会有参考价值。

  1. ?上课?绝对不是闲庭信步

 做博士生并不是做纯粹的学生,并不是坐在教室里上课,课后写作业,期末考试,拿个成绩,然后等毕业那么简单。恰恰相反,在读博期间,你的成绩一点也不重要。我的导师曾经不止一次跟我说过:?Weixu, who cares about your grades when you?re in grad school! (在读博的时候谁会管你拿了什么成绩!)?。

 没错,我们确实要上课。在北美读博,由于体制的关系,必须经历2-3年的课程训练,也就是说,我们确实是在?上课?,但?上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学分,而是为了接受专业训练,以及和自己感兴趣的教授搞好关系以便日后可以让他/她作你的论文委员会成员。

 而课程的形式也和本科及部分硕士课程完全不同,这个阶段的课程,大部分被称为?研讨会(seminar)?,而本科生的课一般是?讲座(lecture)?。讲座就是教授在上面讲课,学生偶尔提问但几乎不参与,学生关心的是考试考什么,怎么样拿到合格成绩拍屁股走人;而研讨会则是教授布置几份阅读材料(通常难度都很高),大家在课上讨论,教授主持并引导讨论,但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在说话,这种课程的目的是学术训练。课程考核一般以写一篇论文(paper)为主,这个论文可不是什么花个两天Google搜索复制粘贴就可以完事的,很多教授对期末论文的要求都是能直接拿去学术会议上发表的。10-15页的期末作业,基本就把一个领域里相关的文献都要综述一遍,还要能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或者是理论突破了。有些教授还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他们的研究课题里去,一边完成作业一边就出成果了。

 一般而言,在课程阶段,一个博士生一学期要选3门课。这个工作量有多大?不夸张地说:大到可以让你喘不过气来。

  2. 我们并不是?学生?

 虽然官方说起来我们是?学生?,但博士生的真正身份是科研实习生。所以我们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第一,?上课?(岗位培训);第二,做研究(这个是重头,包括自己的研究,或者以助研身份帮助教授做研究);第三,给学生上课(助教或者独立开课)。正因如此,我们一般在很多场合指称自己的同学是用?同事(colleague)?这个词而不是?同学(classmate)?。

 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是一门本科课程的助教,同时还是我导师的助研。

 作为助研,导师的研究成果发布我就是第二作者,没有任何水分。研究项目从海量文献梳理、项目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是要既出苦力又出脑力的(教授不希望助研是个纯苦力,还必须能贡献脑力资源)。如果碰上人品好的教授,学生如果有好的想法,他/她还会积极配合提供资源(甚至珍贵独家数据),论文出来后学生就是第一作者。在这个意义上讲,把导师叫做?老板?是一点都没错的,博士生在大学里做研究和在公司里跟着前辈做项目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助教,基本上一门课里教授通常只负责上课出考卷,其他事务一概都是助教来负责的。哪怕是个英文都说不好的国际生(我有些同事英语真的很烂),也必须每周抽出专门的时间回答学生的刁钻问题,以及批改作业和试卷(教授自己是不批作业的)然后继续接受学生的刁难。关于在北美做助教的经历,我大概可以单独开三篇帖子,实在是罄竹难书。

 另外,作为一个助教/助研,我是有办公室的,拿得是员工工资、员工医疗保险、员工停车位。

 一些资历高点的学生,甚至是可以单独开课授课的(附带小福利:还没毕业就有学生管你叫professor了)。在某些学院里(比如我们),部分尚未毕业的学生甚至可以被聘为全职雇员(full-time employee),一年拿着4万多美金(高出助教一倍多)的工资,享受所有全职员工福利待遇。

 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博士生,那么你从?学生?到?学者?或者?科研人员?之间的过渡应该是非常平稳的。在学校期间做的事情基本上和日后真正开始全职工作之后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区别就是你不用再上课了,不用再向导师汇报了,以及你有了一份全职工作的保障而已。

  3. 没有周末,没有暑假、寒假

 我们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睡眠不足是家常便饭不说,休假几乎是一种奢侈。如果你抱怨说你在某家?四大?血汗工厂被当驴使,我们一定会用羡慕地眼光看着你?因为你除了赚得比我们多之外,工作真的比我们轻松好多。你抱怨的是?加班?,而我们根本连?加班?这个概念都没有,从起床到睡觉之间的任意时间都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周末对我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我现在的室友可能有个误解,以为我现在真的有周末,其实这是因为这学期我每天四点起床就开始做事了,当然可以在周末抽那么一点点时间出来休息一下了。

 我们有暑假、寒假么?在制度上,我们确实有暑假和寒假,但这仅仅意味着大家没有义务去学校上课(或者授课)而已。除去一些同事在假期里还要承担教学任务不说(美国大学在暑假和寒假里也会开很多门课,属于正式课程而不是业余课程),对于大部分学术圈的人来说,暑假和寒假意味着我们终于有时间可以把学期内没做完的研究做完了,或者是终于有时间可以去某个地方收集数据了,又或者是必须要为下个学期要上的课做准备了。假期里的工作量只多不少,我已经听到很多同事在暑假结束后跟我抱怨?Oh my God, the summer was crazy. I had to do xxxx and xxx and finishxxxx. I need a break.。。(暑假实在太疯狂了,我做了XXX项目又做了XXX项目还要把XXX项目完成。我实在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哦,对了,我有没有提到过在北美,暑假里如果不授课,教授和博士生是不拿工资的?

 所以,各位亲朋好友,请不要再问我?读书读得如何了?,也不要羡慕我?重回校园做学生?,更不要觉得我周末和暑假看书不陪你们娱乐是在?装逼?。我只是在很卑微很痛苦地做着一件特殊的工作而已,希望你们能理解。

 (修改注:最后一段我发布后根据许多人的建议略作了修改)。

 教授:?Tajel,你要休假当然没问题?

 ?不过,你把工作带在身上了吧?

 Tajel:?你说啥?

 教授:?我假设你休假的时候会一直思考你的研究项目的吧?

 Tajel:?呃

 教授:?在学术界,?休假?只不过是你把工作带到其他地方去做的意思?

 Tajel:?我们用的字典是同一本么?

 教授:?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常规工作日必须待在实验室里?

 学生:?你是说9点到5点?

 教授:?我是说6点到半夜?

 学生:?但是我的工资只包含20小时一周的工作?

 教授:?那是指20小时高质量的工作,不是?研究生工作?

 关于我为什么认为PhD学生不是?学生?。我认为这句话是我那篇东西的核心,所以有必要认真地解释一下。

 (本文仍以北美经验为准)

 注意我这里?学生?外面是打了引号的。最正确的说法是,PhD学生既不是学生当然也不是一份真正的职业。做PhD学生相当于在做一个实习性质的临时工,但同时还要接受训练。在同一个机构里一个PhD生同时承担着多个角色,你的学习和实习是在同一个地方完成的(当然兼职PhD生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北美体制来说,还存在一个资格认证(qualifier)前和资格认证后的区别 [注1]。我同一个办公室过了资格考试的好几位(>=5)前辈,每天做的事情是:准备自己的论文,一学期给本科生开两门课,和系里其他教授合作做研究、写论文、出书。除了要向导师汇报工作外,他们现在做的事情和他们日后拿了博士毕业之后几乎没有太大区别。其中一位前辈开的一门400人的大课,还聘请两个第一第二年的博士生做助教的。他们在系网站上列的身份是Assistant Instructor and Doctoral Student (助理教员、博士生),稍微差一点的则是Part-time Lecturer(兼职教师)。当他们和非自己导师的教授合作项目的时候,对方教授已经不是站在一个?指导?的位子上,而完全是双方平等的合作关系了(这个和助研是两个性质,助研的时候你是给教授打工,而如果是教授找你合作项目那他/她就是把你当同事看待的)

 我们再退回课程训练看看,课程可能是PhD学生感觉最像?学生?的部分了。但有几点我要指出:

 第一,这些课程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目前除了方法课我还没见到有教授说话比学生多的课;

 第二,PhD阶段选课,不是你求知若渴,想?学点什么?才去选哪门课的,选课的时候目的应该非常明确?你是想拓展你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还是想和这门课的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我已经被前辈们和导师多次告诫:不要去选和你以后研究无关的课,我的导师甚至明确表示让我想办法免修学院规定的必修课(因为和我的研究方向无关);

 第三,课程最终的要求不是过一个考试那么简单,而是确实要能将课程里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知识库和技能库的一部分,甚至能成为这方面的准专家(你可以直接去给本科生开课不成任何问题);

 第四,上一篇文章里我已经说过了,成绩不是课程训练的重心,我们有一门学院很难的入门方法课,16个人(因为有三个系所以人多)里只有两个人拿到A的,还有两个人拿C的(我们的博士课程C下面就是F,F很罕见),你看我们受什么影响么?上一届拿C的那个人不是照样在给本科生开课(因为他专业能力强)?我说我这学期在一门我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上表现很差,导师听了哈哈大笑表示完全不要紧你给我把想上的课上好就可以了,你讨厌的研究领域你也不必要重视,那教授以后也不会和你有交集;

 第五,我上一篇里也讲到的,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这个是课程?训练?,是因为许多教授一边上课一边就让你期末写一篇够发表资格的论文或者开题报告出来了。如果你对这方面真的感兴趣,课上完你就直接拿着作业去学术会议上开会了。课程的一半内容其实一个长达一学期的学术论文指导(而且教授更关心这部分内容)。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PhD学生整个5年左右学术训练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一个PhD学生在被录取的时候,等于接受了一份长达五年的临时工合同,并且你的雇主明确告诉你五年之后一定不会再聘用你。这就要求进入PhD项目的学生早为自己做打算,一旦拥有博士学位,很多高端职业就为你打开大门,但同时许多中低端职业也关上了大门。一个PhD学生在拿到学位之前就要开始积极做他们拿到学位之后做的事情。一个优秀的PhD学生变成PhD的那一刻,他/她的生活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她可能早已经和某个学术机构签订了职业合同,他/她之前已经做了许多出色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写了一篇重要论文,甚至出了一本专著,同时已经有了2-3年的教学经验了。

 当然,每所学院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气,师生关系也可能有不同,给学生的机会也不同。我们学院(Rutgers /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对于PhD学生职业规划的讨论氛围很浓,系里对学生的职业身份也很重视,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认识和其他人的见解有所出入的地方。但大方向上,一个北美PhD学生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的,如果把自己一直当学生,目标仅仅是毕业拿学位的话,你的职业规划很有可能出问题了。我和系里一位美国前辈抱怨说,国际生不能在外面打工,经济上受限。前辈说:Weixu,别担心太多,一个人如果在PhD最后几年还在想着靠校外打工补贴家用的话,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言下之意:这人没拿到足够的funding,在系里没拿到研究或者教学机会)。

 最后,我推荐一篇经典的网文:《PhD学生失败的十个原因(10 easy ways to fail a Ph.D。)》。如果不高兴看原文的话,我在这里总结一下10个原因是:1. 过分关注课程和分数; 2. 想学太多东西而不是创造知识; 3. 完美主义; 4. 拖延; 5. 过早/过晚从导师身边独立出来; 6. 把PhD当作上学或者上班(指的是朝九晚五);7.

 不重视你的论文委员会; 8. 自我要求太低; 9. 自我要求过高; 10. 不知道PhD项目里什么是真正的里程碑事件(不是课程结束、不是资格考试,不是学位论文,而是在同一个主题下的三篇重要的期刊论文)

 [注1] 北美大部分机构实行博士候选人制度。招收进来的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2-3年)课程训练,参加资格考试后才可以真正进入?候选人(candidate)?状态,写开题报告,写论文,答辩。即使像我们学院的博士项目要求学生必须以前在其他地方拿到过硕士,我们的培养仍然包含最低2年的课程。

本文来自作者[埋愁海]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aplesadv.cn/ds/2164.html

(33)
埋愁海的头像埋愁海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埋愁海的头像
    埋愁海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埋愁海”

  • 埋愁海
    埋愁海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 众所周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英国教育,英国高校除了录取筛选上多样化之外,英国大学上课方式,更与国内上课方式大不相同,和我一起来看看英国留学授课方式与考核方式介绍。   1、讲座...

  • 埋愁海
    用户080604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英国留学授课方式与考核方式介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