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
有没有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最好是表格式的。。。。。。。。。
一、1.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度N和90度S。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3.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4.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5. 国际上习惯用20oW和160o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6. 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二、理解经纬线的概念以及几条特殊经纬线的意义。(参看七年级上册P16图)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线垂直相交的线(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指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指示东西方向。特殊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日界线);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它们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特殊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北纬23.5°纬线(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纬23.5°纬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纬66.5°纬线(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南纬66.5°纬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七年级地理
(一)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
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平方
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
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的位置。
俄罗斯的工业都临近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
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7、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
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六)美国
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
另外还有两个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国的主体(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
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2、美国的主体部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4、美国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群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其中苏必利尔湖为最大的淡水湖。
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农业具有区域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
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7、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
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8、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七)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上,东临太平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
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为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有典型的大
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东部为大分水岭。
4、墨累河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从东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气候具有半环状分布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大。
6、由于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独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
鸭嘴兽,考拉等。
7、澳大利亚羊的数量特别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8、澳大利亚农牧业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9、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出口比重大,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0、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本文来自作者[步玉琅]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aplesadv.cn/ds/4604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步玉琅”
本文概览: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
文章不错《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