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卡”指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
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填制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由乡镇人民政府发放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由隐患点所在村负责具体发放,并向所有持卡人说明其内容及使用方法,并对持卡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两卡档案。“两卡”详见表5-1、表5-2。
表5-1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此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负责单位和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印制
表 5 -2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
( 此卡发至受灾害威胁的群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印制
“7·6”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群发性泥石流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1)防灾预案及“两卡”发放制度建设
防灾预案包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预案。“两卡”指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
1)隐患点(区)防灾预案:由隐患点(区)所在地乡(镇)国土所会同隐患点所在村编制,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2)“两卡”的填制与发放: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填制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由乡镇人民政府发放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由隐患点所在村负责具体发放,并向所有持卡人说明其内容及使用方法,同时对持卡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两卡”档案。
(2)监测和“三查”制度建设
监测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数据记录和报送等。
“三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在辖区内组织以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范围、方法和发现隐患后的处理方法等。
(3)值班制度建设
主要是规定在地质灾害高发期、多发期和紧急状态下,各级防灾责任人值班的地点、时间、****和任务等。
(4)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建设
主要内容是规定预报的时间、地点、范围、等级以及预警产品的制作、会商、审批、发布等。地质灾害预报一般情况下由县级国土部门会同气象部门发布,紧急状态下可授权监测人发布。
(5)灾(险)情报告制度建设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主要内容是规定发生不同规模地质灾害灾(险)情的报告程序、时间和责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帮助与支持的情况下,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6)宣传培训制度建设
主要内容是规定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的期次、内容、对象,使培训人员达到“四应知”、“四应会”。
(7)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县、乡、村级组织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规定年度防灾方案、隐患点防灾预案、突发性应急预案、“两卡”、各项制度及对相关文件进行汇编,对各项基础监测资料和值班记录实施分类、分年度建档入库管理。
(8)总结制度建设
县、乡、村级组织应当建立群测群防年度工作总结制度。定期对体系运行情况、防灾效果、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1 泥石流概况
2011 年 7 月 6 日 16 时 10 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大范围普降大雨,短时降雨量达 22. 9mm,导致理县境内发生群发性泥石流地质灾害。甲司口泥石流冲毁农田 150 亩、村机耕道 3km、桥梁2 座、轿车3 辆、货车1 辆、吊车1 辆、龙门吊1 座、民房 1 栋,牛圈 2 座,牛 100 头,1 人失踪,壅塞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造成甲司口电站闸首冲毁,致使 30 余名群众被困。古尔沟镇新桥村新桥沟发生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无人员伤亡。其他各乡镇也发生多处泥石流灾害,均造成一些损失,但无人员伤亡。
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汛前已提前紧密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各乡镇、村组领导干部及人民群众科学防范、积极应对。克服了突发灾害点多面广、移动信号中断、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等困难,组织受威胁群众及中小学生 13900 人成功避险。
理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区。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海拔1422 ~ 5922m。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历来地质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特别是 2008 年 “5·12”汶川地震以来,该区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
2 监测与应急避险
2. 1 排查、巡查与监测
理县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地质灾害日常的巡查与监测工作,逐个隐患点均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负责隐患点日常的巡查与监测工作,逐点编制防灾预案,向工作人员及群众发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7 月 5 日下午 16 时,理县国土资源局接到省国土资源厅、州国土资源局和县气象局发布的关于未来 36 小时内有强降雨,地质灾害预警等级为 IV 级的警报。理县国土资源局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县、各乡镇有关部门及各电站,要求各乡镇加强各监测点的监测与巡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务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 月 6 日下午 16 时 10 分,理县境内普降大雨,不到半小时,多个乡镇负责人相继来电,反映即将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接到报告后,县国土资源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报告。随后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奔赴抗击山洪泥石流第一线。
图 1 理县甲司口沟泥石流
图 2 理县杂谷脑镇打色尔沟泥石流
图 3 蒲溪沟泥石流
2. 2 应急避险
灾情发生后,各县级领导按照早期制定的方案火速赶往所负责的灾害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进行转移。同时奋力抢修被阻断的 317 国道和 213国道,极力救援受困群众。通过各级领导以及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成功疏散和安全转移杂谷脑河流域受威胁的 6400 余人、县城受威胁的群众和学生 5000 人、朴头乡受威胁2000 余人、蒲溪乡色尔村受威胁100 余人、薛城镇南沟村受威胁200 余人、甘堡乡甘堡村板子沟组受威胁 200 余人,共计13900 余人。晚22 时25 分,在州、县领导及各相关工作人员的连夜奋战下,国道疏通,解救受困群众 2030 名。
3 经验与启示
在这次抗击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各级领导干部、相关工作人员及广大群众不怕艰险,反应迅速,处置有力,成功转移受威胁群众和学生 13900 人,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理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前召开了全县国土资源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层层签订了防治目标责任书,防灾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及隐患点监测人,建立了以驻地官兵、民兵为主的抢险应急队伍,健全了县、乡镇、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二是编制完成并实施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与应急预案,对全县各隐患点安排专人监测,针对各点编制应急预案。三是出台了隐患点排查通知等相关文件,汛前进行隐患点排查工作。四是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有力。一是夯实工作责任。防治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安全防治工作负总责,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县国土资源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这次抗击山洪泥石流过程中,县、乡镇、村组、监测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为同时开展多处山洪泥石流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适时邀请地质专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田边地头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同时加大对防治管理人员、监测人员进行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把宣传重点放在农村和乡镇,利用有线电视、广播、专刊、手机等各种宣传手段向群众宣传、传授防灾避险的基本方法,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全县各灾害隐患点防治责任都落实到监测人,实行动态监测和群测群防,随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趋势,准确捕捉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及时做出预警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四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落实了县、乡镇、村、监测点四级责任制,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责任主体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工作机制,对隐患点周围群众发放“两卡”,巩固和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
各个重点严格管理。主要表现在: 以泥石流、滑坡、崩塌为重点; 以预防、避让为重点; 以群测群防、群专结合为重点; 以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建设工程为重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为重点。在明确重点基础上,科学划分危险区,准确判断险情,编制合理防治方案,明确防治责任。对威胁 30 人以上隐患点,制定“防、抢、撤”方案。认真开展灾害排查工作,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加大与气象、广播电视等部门配合力度,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见成效。“5·12”地震后,理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采取领导片区负责制,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监督,确保了治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理县 “一颗印泥石流治理项目”在“7·6”强降雨中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泥石流将刚建成的三道坝淤满后溢出,减缓了泥石流进程,为受威胁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刚建成的 “通化乡甘溪沟口泥石流治理”、“桃坪乡曾头沟泥石流治理”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此次防灾工作中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初见治理成效,确保了理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节基础资料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庄茂国)
本文来自作者[诗云]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aplesadv.cn/ds/4905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诗云”
本文概览:“两卡”指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填制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由乡镇人民政府...
文章不错《“两卡”发放制度》内容很有帮助